信息来源: 广东建设信息网 信息提供日期:2009-03-11 浏览:1297
制度创新一:积极推行“平安卡”制度
自2008年起,深圳市开始大力实行“平安卡”制度,所谓“平安卡”就是对凡在建筑工地进行一线作业和现场管理的人员,包括建筑工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等,进行一个建筑安全的教育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取得卡后,凭借该卡打卡进入建筑工地。倘若发现建筑工地雇用无“平安卡”人员的,则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做不良行为记录,对于情节严重的则依法责令其停工。
在安全管理方面“平安卡”发挥了它保安全的效果,在制度监管方面“平安卡”还能发挥其查考勤的效果,通过市建设局建立的“平安卡”统一网络平台——“米乐M6官方网站劳务网”,根据工人每天上工时的打卡信息,既能随时查看各工地的安全情况也能随时检查各工地的考勤情况,继而在提高工人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规范了企业的用工管理,切实保障了安全生产和劳务工的权益,有效地解决了恶性欠薪和恶意讨薪等行为。
“平安卡”制度的实施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出入工地人员安全,同时还积极帮助了企业做好增值服务。目前,全市共有713家建筑业企业参加了“平安卡”的办理,共办卡15万多张,有119家企业配备了“平安卡”考勤系统,全市“平安卡”的管理和使用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制度创新二:安全生产实行集体约谈制度
为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强化监管成效,建设局实施了安全生产工作约谈制度。该制度是政府部门对事故单位、管理不到位单位、问题较多单位或隐患单位等的负责人进行约谈,在约谈方式上还采取了事故单位台上现身说法,隐患单位台下接受教育,政府部门进行分析点评的创新形式,通过这种集体约谈的方式,来引起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督促相关单位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安全措施。2008年,建设局已对200家企业的400余人进行约谈,取得积极成效。
制度创新三:安全监管实施网格化管理
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和宝安区建设局在安全监管模式上率先实施了网格化管理,即形成领导分片包干,科室包组,监督组包项目的监管网络,把责任层层分解,让每片每区乃至每个项目都有其专人监管,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在监管模式上还根据项目类别、管理好坏、风险大小、技术难易、企业信誉等实施差异化管理,即采取不同的监督频率,对管理好的企业少检查,管理差的企业多检查,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加大频率重点检查。另外在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监管方面,实施安全分级管理和周例会制度,以强化监管力度。
制度创新四:建立信息化报送制度
深圳市建设局为提高安全生产预防预控能力,创新机制建立了信息报送与反馈制度。通过安全信息快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地向上传送了建筑生产上的有关信息,建设局对及时上报的信息作出及时地分析,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梳理、汇总、归纳、分析等做出相应的提醒、提示、要求,反馈到各单位,从而提高了整个工程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决策指导水平,强化了在建工程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制度创新五:大力推行“五个一工程”,打造文明和谐工地
全市建筑工地的“五个一工程”创建活动,是建设局在200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五个一工程”就是在建筑工地上配备一个大食堂,一个医疗室,一个洗浴室,一个阅览室和一个娱乐室等五项设施,通过这五项设施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工人们的居住环境状况、饮食卫生和劳动条件,为外来劳务工们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在丰富劳务工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愉悦了他们的心情。全市共有15个工程获得“五个一”工程项目称号。
在具体创建“五个一工程”上,建设局设有一定的标准。食堂方面,要求工地食堂规模要与工程建设规模及用餐人数相适应;工地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体检合格证并统一穿白色工作服;落实防蝇、污水排放等措施;完善食品采购、食物留样等卫生管理制度。在医疗室配备上,配备专职医务人员;购置常用药品和氧气瓶、担架等常用医疗器械。另外,还在生活区内为工人设置专门的阅读或学习场所,并配备书刊杂志及报刊设施;设立专门的淋浴室,并按作业人员的数量设置足够的淋浴设施,在寒冷季节还将供应热水;同时还设置专门的娱乐场所,并配备电视机、VCD播放机或棋盘、台球桌、乒乓球台等其他体育、娱乐设施。通过这“五个一工程”的建设,大力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劳务工积极生产的同时打造文明和谐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