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2月26日,星期一,欢迎您访问米乐M6官方网站业协会官网

企业动态

发挥创新工作室聚能效应,激发企业创新创效活力

信息来源: 中建二局  信息提供日期:2019-09-17   浏览:2234

 

“如何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创新创效?”“如何培育和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每到周三,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技术骨干纷纷聚集在“王山峰职工创新工作室”里,为企业的创新增效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王山峰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8月,是以现任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总工程师王山峰同志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由王山峰同志担任负责人,由技术管理骨干6人为组员,以“班组”形式开展工作,重点攻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硬件软件齐头并进   牢固夯实创新基础

 

工作室办公地点设立在西安,办公面积约60平方米,配备专业电脑 8 台、各类专业书籍200余册,软件主要有梦龙、广联达、CAD、revit(建模、管综)、navisworks(碰 撞检查、漫游)、fuzor(漫游)、rhinos(犀牛、幕墙及曲面建模)、lumion(渲染)等,技术应用项目由技术部门设置专职对接人员,明确项目总工涉及科研管理的责任和义务,项目部配备必要的科研辅助设备设施。通过硬件和软件、工作室和项目两个独立方面的有机结合,推动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创新工作室有效、正常运转。

 

 

工作室设立了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层次。决策层为总工程师(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工作室工作目标、技术创新规划及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审查、决策、指导、检查、监督;负责审定工作室的经费开支计划,审议工作室的年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对工作室的年度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向公司提交评估意见。管理层(班组成员)主要负责对工作室的技术、资金、人力资源、技术开发创新项目统一规划、协调、归口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开发及创新、成果转化及总结、试验测试和培训指导等。执行层为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部,主要负责技术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及时进行反馈。

工作室着重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

一是技术创新。这是工作室存在的根本。工作室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生产角度出发,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提高现场施工工效,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经营创新。这是工作室良性循环的基础。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思想创新,新时代新发展,

保障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依托“王山峰创新工作室”平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基础工作起到很好的助推效果。

工作室采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等方式在依托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创新工作室相关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公司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有效提高创新工作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创新工作室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创新工作室成员管理的日常工作,及时、有效推进工作开展;《科技研发课题管理办法》,对科技研发课题做出具体明确规定,让参与的人员能够清晰了解,继而有效开展工作;《科技研发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经费的归集方法,对科研经费细目进行分类限定,有效、合理利用科研经费;《科技成果管理办法》,明确各责任人享有的科技成果各项权利,明确各项科技成果奖励金额,进一步提高参与人员积极性,促进创新工作室良性、高效、持续发展。

在运行机制上,工作室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立项原则。建立了科研课题立项申报制,坚持科研面向市场导向、面向企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坚持以工程技术研究为中心,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工作室科学开发研究项目在立项前,由工作室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立项后,研究开发课题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立项报告内容执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定期检查、监督。

二是研究方法。采用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 大力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建立新型的科学研究运行机制,按照培育重大成果,突出人材培养,争取更大效益的原则,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是制定监督管理办法。科研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通过建立科技课题立项申报制和全过程管理模式,加强工作室的科技研发管理和考核。工作室推行科研经费核销制,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流程,并建立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科技研发体系,明确立项成果责任人,实施立项工作成果动态管理模式和月度创优考评,确保科研课题有效实施。四是资金保障,每年结合分公司科研指标的申报情况,公司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同时,为保证创新工作室工作顺利开展,公司工会为工作室拨付专款经费支持,设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工作室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运行稳定敢于突破   创新成果日益明显

四年来,工作室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运行机制日益成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技术攻关课题、科技创优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几年来,该公司收获创新创优成果 80 余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 4 项,内部手册 2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 26 项,成果鉴定国际领先 2 项,国内领先 9 项,国家发明专利立项 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6 项,省部级以上工法 12 项,省级 QC(质量控制)成果 9项,科技绿色示范工程13项,其中“严酷环境中混凝土结构钢筋高效阻锈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硫酸盐腐蚀地下环境中桩基混凝土抗腐蚀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获中国施工企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国资委网站报道“钢套筒跟进灌注桩成孔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公司耐腐蚀性混凝土研究组研究的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应用技术、钢套筒跟进灌注桩成孔技术、流状淤泥坑中坑施工技术,在 A、B、C 地块已成功运用,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量约 10 万余立方米,成功解决了滨海盐渍土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施工难题,取得科技进步效益 864 万元。

2016 年,鹤壁万达项目原计划所有的柱子用木方加固打混凝土,但工作室积极攻关、自主创新,改由槽钢代替普通木方施工,最终节约成本 168 万元;并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鹤壁万达项目机电综合管线进行优化和三维深化设计,确保各类管线与建筑结构的协调统一,优化了使用空间。

除此之外,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核心期刊近40篇。2019年截至目前,已发表162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局刊2篇。

 

带动员工攻克难题   后续传承精准有力

创新工作室的雏形是项目层面的技术班组,当初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青岛万达游艇产业园项目的两大技术难题, 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抗腐蚀性和淤泥质土下桩基成孔施工工艺,通过技术攻关, 当时业主、设计、地勘单位束手无策, 传统施工工艺无法满足要求,桩基工程迟迟开展不了。通过技术攻关,工作室成员攻克了层层困难,致力寻求突破, 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应用技术在后续地块施工中得以实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山峰职工创新工作室”立足于提升员工技术素质、拓展员工创新平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职能,充分发挥技术骨干带头作用,培养带动了一批高技能、复合型员工队伍。一是在为工作室培养了多名专业技术带头人,近50名工程项目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班组长、员工,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技术钻研、创新模式,为引导员工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 形成了合力。二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核心,围绕混凝土施工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有针对性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活动。2016 年~ 2018 年,工作室通过组织培训,完成了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混凝土工等岗位和工种的质量标准化培训和技术培训 3000 余人次,培育业务骨干30 名,培养混凝土工、试验员600 余人。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迅速成长,并实现了“知识—能力—成果—效益”的转化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