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2月13日,星期二,欢迎您访问米乐M6官方网站业协会官网

30周年专栏

协会30年创业故事征文--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

信息来源: 米乐M6官方网站业协会  信息提供日期:2018-12-19   浏览:2525

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

——江苏华建深圳特区创业故事

陈杏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如旭日东升般喷薄而起,全国上下到处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在这和煦的改革春风里,有一支200多人的建筑施工队伍,从古运河畔的扬州启程,不惧千里之遥,踏上了深圳特区这片热土,江苏华建的前身——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一公司如婴孩般呱呱坠地,在春风雨露中挺拔成长,由此开启了江苏铁军驰骋特区的一段光辉历程。

    无与伦比的“双子座”

    带着地方政府和家乡父老的重托,这支时称“省里的牌子、市里的班子、县里的队伍”的三级联合体建筑施工队伍,开始在深圳安营扎寨。这时员工们才发现,特区和自己想像中模样存在不小差距,这个原是宝安区一个小镇的地方,放眼处皆是荒丘土岭、淤泥积水,水电不通,蚊虫乱飞。员工们住的是用毛竹、芦席搭建起来的,既不挡风、又不防雨的简陋工棚。没有食堂,大家就在小摊上买面包、馒头充饥;没有浴室,就去路边小沟冲个凉;没有会议室,晚上职工们就蹲在地上围着用三把铁锹支撑起来的马灯开会……

安顿下来只是第一步,承接项目才是当务之急。与内地“任务国家分,材料上级拨”不同的是,深圳从1981年起对所有建设项目实施公开招标,一切由市场说了算,由发包单位选择工期短、质量高、造价低、信誉好、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的投标者承包。此时的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队伍有150多支,仅部、省属大型企业就有50多家,还有很多香港的知名建筑公司,要在这样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求生谈何容易。

    “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别人不能干的,我们也要干!”时任公司党委书记赵明同志的话语激昂澎湃、掷地有声。困难压不垮满怀创业激情的华建人,为了承接第一个工程项目,员工们一个个都憋足了劲,誓要打出声势,干出名堂,为家乡人民争光!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凭着经营团队对市场行情细致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对项目精准的投标报价,很快喜讯传来,公司一举中标两幢24层的湖心花园大厦项目,这是江苏华建在深圳承建的第一个项目。得知消息的员工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1982年5月26日,华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由深圳市房地产公司和香港宝侨地产公司联合开发的湖心花园大厦项目举行合同签字仪式。项目建筑面积18163平方米,承包价2654万港元。

    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大家很快就冷静下来,承揽下项目只是第一步,艰巨的施工任务摆在眼前。员工们都清楚自己的家底,一无资金,二无高层施工经验,三无大型设备。第一次承接这种造价一次性限定、自负盈亏、工期紧迫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孙秀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好比“走钢丝”,搞不好就会“出洋相”。但是时间不等人,容不得迟疑犹豫、瞻前顾后,200多人的施工队伍抬着箩筐,拿着铁锹,扛着扁担,推着两台搅拌机就开进了施工现场。


    一场非同寻常的施工竞赛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改革开放之初由深圳人喊出的响亮口号,艰苦创业的华建人将它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生动透彻。员工们埋头苦干、寸阴必争,终将创出令世人震惊的高质量、高速度。

    历史似乎注定要由华建人来创造,历史的关口,要做真正的强者,必然要经得起非同寻常的严峻考验。之前在项目承接竞争中落败的香港建筑公司老板找到孙秀峰,“我们的工地就在你们的对面,如果贵公司同意,我们来一场施工竞赛如何,不知你们敢不敢应战?”言语中带着不屑和轻蔑。香港建筑公司发起这样的挑战是有底气的,他们有丰富的高层建筑施工经验,使用的是先进的机械设备,相比之下,自己的施工条件简直可以用“简陋”和“原始”来形容。但是对方既然已经找上门来,下了挑战书,又怎能低头认输,初来乍到的华建人必须用实力证明自己。

    “好,我们应战!”孙秀峰压抑着心中的怒火,一口答应。

    在职工大会上,孙秀峰用激昂的语调向大家说道,“对面的香港建筑公司向我们下了战书,要和我们来一场施工竞赛,大家说,我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有没有信心赢,如果没有这个胆量,那就挂起免战牌,或者干脆缴械投降!”

    激奋的话语一下点燃了员工们的胸膛,“他们能办到的,我们也能!”“拼死拼活也要赢,一定要争下这口气!”会场上这洪亮的声音像是春天里的一声炸雷。

    说干就干!工程遇到第一个难题是要挖走近8000立方米的土方,如果分包给外单位,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要价也高。与其等还不如自己干,很快150人的土方突击队组成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一起上阵。凌晨,城市还在沉睡,他们已经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深夜,四周一片寂静,工地上仍是灯火通明;晴天,烈日炙烤下他们挥汗如雨;雨天,他们衣衫湿透、满身泥浆。很多人手磨破了,肩磨肿了,还是不愿停下来休息,就这样,掺和着职工们汗水的近8000立方的土,硬是在20多天的时间内被运到了基础外的150米处。

    当工程进行到第二层塔台主体施工时,需要将钢材等运到作业面,但是从国外进口的塔吊还未到货。时间紧迫,一刻也等不得,钢筋加工班长赵大明带领十几名工人,用钢管和木板搭起一条斜坡跑道,靠着手抬肩扛,在3天时间内将100多吨的钢材运到了10多米高的塔台上。

    1983年3月26日,湖心花园大厦主体封顶,而此时竞赛对手的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刚刚达到18层。这时香港企业老板递过话来,“我们不和你们赛了,我们的工人都是八小时工作制,而你们的人都是在玩命。”竞赛才进行到一半,焉有鸣锣收兵的道理。孙秀峰也捎话过去,“请你代为转告,从明天开始,我们绝不在八小时以外施工。”竞赛至此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双方都在工地上架起了望远镜和录像机,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吃三(餐)睡五(小时)干十六(小时),多工种流水穿插立体交叉作业……遇到大面积浇捣混凝土,往往是一个通宵接着一个通宵干,子弟兵们的不分昼夜、忘我工作的干劲、拼劲,是参与竞赛的港企员工难以想象的。

    1983年9月30日,湖心花园大厦提前30天竣工,获得工期奖励30万港元,工程质量总评分97.1分,被评为深圳市第一个高层建筑全优样板工程。那位先前趾高气昂的香港老板认输了,由衷感慨:“没想到国内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这么高,真让人佩服!”


    深圳第一个无缝承台

    就在湖心花园大厦项目施工如火如荼进行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周伯莲正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项攻关——无裂缝承台。“他们能搞出无裂缝承台?”就连竞赛的港方人员都惊诧地向人询问,末了耸耸肩、摇摇头,外加一丝淡然的微笑。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练练!面对攻关任务,项目技术攻关人员经受着严峻考验,一个新的方案提出来了,经过实验,又不得不推翻。为了尽快拿出可行方案,周伯莲深夜伏案,难以入眠,他知道,员工们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身上,关乎荣辱与士气,这道坎一定要跨过去!

    夏日,工地简易的工棚里湿热难当,让人有点喘不过起来,周伯莲汗流浃背,苦苦思索着。“这该死的热天气,要是有一块冰在屋里就好了。”冰……这个词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冰能降温,用冰水搅拌混凝土浇筑,岂不就能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化热吗?这么简单的问题,咋就没想到!”周伯莲激动得差点从座椅上跳起来。

    就这样,通过冰水搅拌混凝土浇筑、搭设防晒棚、定时测量温度等方法,历经几昼夜的不停奋战,两座2米厚,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基础平台浇筑成功了。

    真的没有裂缝吗?竞赛的港企员工不敢相信,因为就在此前他们浇筑的承台,不仅出现了裂缝,甚至还出现了空鼓。验收当日,质量检查人员用放大镜在偌大的平台上细细搜寻着,愣是没发现一丝裂缝。

    深圳市第一个无缝承台由此诞生!


    四天一层的“深圳速度”

    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华建人,骨子里流淌着改革创新的血液。当深圳许多企业仍然固守传统,执意吃着“大锅饭”的时候,时任公司经理的朱玉祺就充分认识到,企业唯有改革才能放开手脚,才有出路。他带领公司一班人努力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旧的条条框框,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全面推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生产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并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生产、材料等与每个职工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工资全浮动,高不封顶,低不保底,拉开档次,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了职工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迸发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创造高质量、高速度的巨大力量。

    湖心花园大厦项目进入标准层后,施工速度一天快过一天,从开始的九天一层逐渐缩短到五天一层,最快达到四天一层,超过香港七天一层楼的水平,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高速度。消息不胫而走,华建人声誉鹊起。《深圳特区报》刊登专题报道《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向世人介绍了这支能征善战、创造奇迹的江苏建筑施工队伍,“建筑神兵”的美名从此在特区传扬。

    时任深圳市副市长罗昌仁,在听取公司施工情况汇报后,激情洋溢地说道,“江苏的经验很好,平均五、六天建造一层楼,国外能达到,香港能达到,我们能不能?江苏建筑队伍作出了回答:行!他们达到国外和香港的先进水平,为中国人争了气,为社会主义祖国争了光!”

    1984年1月24日下午,在深圳视察的邓小平同志来到国际商业大厦顶楼天台,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陪同视察的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副书记周鼎指着建设中的国贸大厦旁边的湖心花园大厦,向小平同志汇报说,那两幢楼是江苏建筑队伍施工的,平均不到6天一层,超过了香港7天一层的速度。小平同志高兴地说:“这就叫‘深圳速度’!”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江苏华建从深圳创业起步,发展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先后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35个分公司,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处处有华建”的市场大格局。公司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建筑设计、工程检测、建工学院等几大板块互动融合,20多个全资、控股企业涉足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集科研设计、施工管理、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改革造就了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华建人,推动特区发展的高速度、高质量。参加特区建设37年来,华建人坚守市场信誉,永葆质量本色,先后创下“鲁班奖”16项(江苏华建共23项)、广东省“金匠奖”15项、深圳市“金牛奖”33项,成为米乐M6官方网站市场上首屈一指的创优大户。而今,在“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发展转变中,华建人担当有为,勇立潮头,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正以无比豪迈的步伐,朝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力前行。

来源:米乐M6官方网站业杂志(编辑:韩修浩)